我小的時候性格十分內向,總是獨處。上了中學之後,我的妒嫉心開始凸顯,甚至家人(同修)也發現了:當別人比我強的時候,我就會很不高興,讓別人也感到不舒服。但因為高考的壓力,家人對我的期望值,還有高中時自己幾乎是蟬聯了三年的年級前三名,擁有鮮花、紅毯、獎狀、掌聲相伴,也就沒有在意這一點。
光陰荏苒,歲月如梭,我從少年步入青年。真正的走入法輪大法修煉後,我才發覺自己修的這麼差。很多執著心中,妒嫉心是最難去除的一個。我一直在想,為甚麼妒嫉心這麼難去呢?以前老以為自己去掉妒嫉心了,但是過一段時間,有一個觸發點,就又妒嫉了。
師父說「你修好了的一份馬上就隔開」(《北美首屆法會講法》),但我不能放鬆自己。妒嫉心對我來說不是一般的執著心,它很強烈,所以我決定往縱深想,怎樣更理性的認識它,或許才能去的更徹底。
對妒嫉心的認識
天外有天,人外有人。比我強的人有很多,我為甚麼就不妒嫉呢?比如,我絕不會妒嫉一個神童,因為我不是神童,差距太懸殊。我也不會妒嫉身材、相貌比我好的人,因為這是天生的。
我發現妒嫉心最容易出來的時候,有兩種情況:一是,相比之下,別人比我略高一籌,是一個較小的差距;二是,這份較小的差距能夠通過後天的努力而改變。我不妒嫉神童,卻會妒嫉自己的同班同學,因為我們的實力大體相當,具有可比性,比如對方的成績比我好,或者常受老師表揚。
一天,我看到一篇文章中寫道:在飛天學校裏,一名學生掌握了動作要領之後,馬上招呼夥伴,把自己領會的技巧和盤托出,讓所有同伴都能把動作做的如行雲流水般漂亮灑脫,乾淨利索。常人的學校就不會這樣,尤其是在中國大陸,有的同學明明會解一道題,就是不告訴你,還會冷冷的給你來一句「我不會」。相比之下,我怎麼就沒有飛天學校那麼好的環境呢?
過後我意識到,這本身就是妒嫉,我妒嫉飛天學校學生們的環境。我應該改變我自己,退一步海闊天空。每個人的環境都是師父給我們安排的修煉場。大千世界,人與人之間本來就千差萬別,各有所長,才構成了生命的豐富和宇宙的繁榮。
在修煉中修去妒嫉心
我們有一個學法小組,每天早上堅持學法。後來一個同齡人J同修加入了我們的小組。她讀法的狀態很穩定,不像我有時快有時慢,有時磕磕巴巴,有時讀錯。當家人同修給我指出來我們之間的狀態對比時,我也會妒嫉。我開始暗暗跟她比,比誰參加學法小組更多,比誰更準時,甚至她沒上來學法時,我竟然感受到了一絲竊喜。
我反思自己,我跟同修比這些表面的東西幹甚麼?這絕不符合師父說的「學法得法 比學比修」(《洪吟》〈實修〉),這種比是出於妒嫉,基點就不對。
我與J同修在以前沒有任何交集,如果我不修大法,幾乎可以確信我是不會遇到她的。就算遇到她了,也不會妒嫉她。常人看重的是能力和條件,從常人角度來看,她真的沒甚麼可以讓我妒嫉的。
那為甚麼我還會起妒嫉心呢?師父在《轉法輪》裏提到了申公豹妒嫉姜子牙。申公豹為甚麼妒嫉姜子牙呢?申公豹很厲害,姜子牙又老又沒本事,可是封神的榮耀卻給了姜子牙。
我真的想妒嫉同修嗎?一點不想。妒嫉心出來之後,真的是讓我很難受。那麼是真我在妒嫉嗎?絕不是。它是一個由妒嫉心夠成的假我,是它在妒嫉同修。這種妒嫉和申公豹對姜子牙的妒嫉,舊勢力對大法弟子的妒嫉何其相似!
我立即抓住這顆心,把它與真我分開。我發出一念:你不是我,我一定要去掉你。
最早我妒嫉常人。一段時間之後,身邊的常人一個賽過一個的優秀,我卻一點都不妒嫉了。後來我妒嫉同修,再到對同修也不妒嫉了。這是一個漫長而痛苦的修心過程。師父說:「妒嫉心必須要去掉。」(《轉法輪》)師父把妒嫉心拿出來單講,是對我們的教誨。記住這一點,不管妒嫉心它還有多少,只要冒出來,我就一定去掉它。